电话咨询 |
|
联系地址 |
|
|
|
|
|
中国书画装裱技艺起源非常早。可推至距今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随着历史的演变,书画装裱的款式、工艺等愈加新颖、美观和实用。装裱艺人们汲取生活中的自然美感,以自己特有的艺术韵律,使书画装裱这门技艺跻身于艺术之林,使之成为了一门独特的技艺。 秦汉时的“经卷”、“屏风”都是经过装裱的; 敦煌鸣沙山千佛崖石窟中藏佛教仪式上的遗物——“幢幡”,背面以布而托,边上有挂带,形状同于挂轴,从而证明了当时用布料复禙的实际情况; 唐代张彦远记述:“况汉、魏、三国名迹已绝于代”,可见南北朝以前的装裱艺术目前无真迹传后; 到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逐渐繁荣,文化艺术也随之繁荣起来,书画艺术的发展自然推动了装裱艺术的向前发展;随着盛唐时期的到来,装裱技艺也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形成了一种宫廷专用形制。唐代装裱中的揭裱当时就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至宋代,几代皇帝嗜画成癖,使书画创作日益繁荣,同时书画装裱也深受重视,宋代纺织业的高度发展,为装裱提供了更为优秀的物质条件。宋时的装裱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宣和裱”(宋式裱)的装裱形式至今延续; 明清两代的装裱已从宫廷延至民间。 晚清至民国时期,装裱业在民间是一片繁荣景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北方地区形成了装裱的主要流派——京裱,南方则为“苏裱”。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