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裱品式,业内简称“装式”,即字画裱成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立轴”。即竖轴、挂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最常用的装裱品式。
2、“中堂”。中堂大小没有定数,但以前某些人推崇的丈六中堂、以“丈二匹纸旧纸”做的书画(裱成要到两丈长),现在一般家庭往往难以悬挂。所以我认为便于悬挂的,莫如小中堂。这是一种传统味十足的品式,新潮装修的家庭中已很少悬挂中堂画。
3、“琴条”。窄而长,不必配对联的为琴条。琴条和中堂的区别,除窄而长以外,中堂加轴头,琴条只有地杆不加轴头。
4、“对联”。
5、“横披”。即横幅、横杆。现在,多数横幅书画往往裱片、装框悬挂,分量感佳,防潮效果也好。但也有人喜欢传统的横杆式装裱,可卷,有古意。
6、“屏条”。有四扇屏,六扇屏,八扇屏的不同。有条屏、通景屏两种。
7、“镜心”。亦称镜片(广义地讲,包括扇面)。只裱托子加边,不加地子和天地杆的为镜心,镜心是“壁子”衍成的,可以装在玻璃镜框中悬挂。
8、“壁子”。壁子是用木条钉成方格木架,上裱字画,大的几埒山墙,小的等于匾额。
9、“手卷”。是裱成极长的横披,平日卷起,看时打开。或是珍品,有多人跋识的也如此。
10、“册页”。以寸方小块,裱成帖形,夹以木板,最易保存。
在各种装裱品式的具体做法中,还涉及:
1、“纸四镶”。即以白纸(或其他色纸)镶画的两旁和天地。
2、“纸正挖”。即把整幅纸的中心挖出,嵌入字画,没有接纸的痕迹。
3、“绫带边”。即以纸镶成或挖成,两边加绫边数分。
4、“绫拉圈”。以绫镶字画的两旁及上下端,另加纸天地。
5、“绫四镶”。和纸四镶相同。
6、“绫正挖”。和纸正挖相同。
7、“绫拉圈带小边”。即在绫拉圈的纸天地两旁,加小绫边数分。
8、“绫三镶”。即在字画的上下,用三色绫镶成的便是。
9、“加锦牙”。将字画的上下边,加仿古宋锦或旧锦数分,以旧锦最好,所以又称“加旧锦牙”。
10、“加养菊”。将字画的四周,加旧纸或白纸边一分左右,谓之“加养菊”。
11、“加寿带”。即将满用绫裱的字画,由天杆处至画心上端,加绫带式条两条,带的下端,剪成云头。
12、“加诗堂”。将画的上端,加冷金或旧纸一方,以备请人题跋。
13、“加包首”。在字画裱成的背后贴天杆处,加绫绢或旧锦数寸,一为坚固,一为卷起时美观,“手卷”多半有这种装饰。
以上“五加”,都是极讲究的精裱才有的,当然费用也不一般。普裱,是没有“五加”的。
附:此外,“集锦”裱法,是指或多方小块,或多页扇面,裱成屏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