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艺轩 - 专业提供字画销售书画装裱画框制作书画定制文房四宝等服务。
·加入收藏·
首页 | 迎艺轩简介 | 书画展销 | 书画定制 | 书画装裱 | 画框制作 | 文房四宝 | 书画漫谈 | 艺术资讯 | 迎艺轩动态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联系地址
站内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漫谈

中国书画市场现状分析 

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把书画作品作为有偿交易,笔者没有考证过。不过,中国书画市场的崛起和形成,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老百姓口袋里有了钱,自然去追求精神上的享受。由几百人买书画作品,到几万、数十万乃至更多的人买书画作品,就逐渐形成今天中国书画市场的现状。

书画作品进入市场,交易的双方,一方是书画作品,另一方是钱。一些人为了牟取暴利,必然造假。而我们目前又没有在这方面立法,以致当今中国书画假品泛滥成灾。假书画品的泛滥,已经成为中国书画市场正常发展的“拦路虎”。

一、打假保真,是促进中国书画市场正常发展的头等大事

近几年来,各种报刊杂志、新闻媒体一直在声讨假书画品。书画艺术家、收藏者是深受其害,对假品制造者更是恨之入骨。1994年10月,《经济生活报》刊登了浙江画院邢鸽平所写“中国书画进入义乌市场”一文。随之而来的是各地书画家纷纷来义乌采风,推动了义乌书画市场的发展。一些制假者也来义乌”淘金”。像启功先生的书法假品,在北京荣宝斋附近的地摊上,只卖28元钱.而在义乌却卖4000~6000元不等。1999年4月,有人在义乌一画廊推销假画,以中国美院吴山明先生的人物画最多,有20多幅。此批假画属粗制滥造,制假水平低劣,推销者也讲明画是假的,每幅约百余元钱。 自1998年10月安徽书画院王涛先生的人物画作品在义乌受到青睐以来,便有几批安徽人来义乌推销王涛先生的作品。有一位自称是某出版社的人,一下子拿了王涛先生20幅作品,每幅作品均低于义乌市场交易价。此批假画制作者有一定的绘画水平,笔者跟王涛先生联系后顶回了这批画。据说这批假画后来又流入浙江黄岩,是那里的收藏者请王涛先生鉴定时,才知此事。1999年9月,笔者受朋友之托,带了傅抱石先生一幅五尺三开山水画去南京傅二石先生家中鉴定。此画伪作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一定造假水平,傅二石先生几次翻阅其父傅抱石先生的资料,考证此画是模仿其父两幅画拼凑而成。此画后经上海中国画院林曦明先生和中国美院王伯敏先生看后认定为假画。

   近年来,各拍卖公司在义乌举过办数次书画作品拍卖会,尽管个别拍卖公司在报纸广告上刊登“精品”、“保真”等承诺,但拍卖会上,仍有相当一部分书画品是假的。可以说,拍卖公司拍卖书画假品,给义乌正在发展中的书画市场带来了极其不良的后果。

   笔者个人的观点:为了保证书画市场的正常发展,保护书画艺术家和收藏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必须立法。1)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种书画拍卖机构、画廊等****假书画品,应有制度约束。2)对于各地流窜的****假书画者,各地工商、文化部门应该加强管理,没收、烧毁假书画品,并按所****假书画品的报价的数倍罚款。

二、加强对中国书画的理论研究,保证书画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国书画理论,笔者原来也一窍不通,连本像样的理论书籍也没有看过。只是在经营书画生意后,才意识到自己应该看一点书画理论书籍,看一些名家书画集,提高自己的识别、鉴赏能力。前些日子,笔者翻阅了《名家翰墨》出版的《吴冠中专辑》,从整本《吴冠中专辑》中,笔者觉得吴先生早中期的作品,特别是国画,形式感很强。但其后期作品,就谈不上笔墨。这也许是吴先生国外留学,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吴先生的作品是好作品,但不是好的中国画作品。

吴冠中先生提出的这种“国画笔墨等于零”的观点,会影响一批青年画家,其实主要是我们在中国书画理论上缺乏研究。现在,一讲到改革,就认为什么都要改革,中国书画也不例外。一位在书画艺术上追求了几十年的的老艺术家,还不如一位用嘴、用脚来写字画画的残疾人。笔者以为,残疾人与人生搏斗的精神很可嘉,但他用嘴、用脚写字画画,不是中国书画艺术,是在表演。中国美院已故花鸟画家陆抑非先生,在花鸟画的一点一笔一线上,辛勤耕耘了七十余年。说到陆抑非先生的笔墨功底,无人不喝彩。而现在个别中青年画家,自以为可以与陆先生的国画水平论高低。其实,他们根本没学到老师的真才实学,只是学了一点皮毛,就想不学而进,一朝成名。大概,这就是吴冠中先生“国画笔墨等于零”的观点所产生的副作用。现在,中国书画理论研究上有一股坏习气,那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说好听的话,争着去说;批评的话,都不说。长时间使这股坏习气蔓延下去,会影响中国书画往何处去?笔者的观点有三条:1)中国书画必须要有笔墨功底,没有笔墨功底的中国书画,就不是好作品。2)中国书画不存在着改革,而是创新,中国书画原本是棵屹立在神州大地上的艺术大树.创新就是增加养分,使中国书画永远枝繁叶茂。3)要系统地研究中国书画发展史,要注重传统与现实的有机结合,才能给中国书画戴上“民族文化结晶”的桂冠。

  三、摆正价位,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书画艺术品市场

   书画作品的价位,是比较复杂而又难以规定的。买卖双方同意,就是目前书画作品的价位。当前,在书画市场上出现了极不协调的现象:一方面,书画家办展览的多,书画作品的价位在逐年上升;另一方面,参加书画展的人少,买书画品的人更少,相当一部分书画作品的价位在逐年下调。买卖双方比例严重失调。

从义乌实际情况看,与前几年相比,约60%的书画作品价格在下跌;约25%的保持平衡;只有15%的的书画作品价格在上升。经营书画生意这么多年来,笔者发现义乌买书画的老板在减少,一个有上万名老板云集的商城,收藏书画者只有1%。

   《中国书画报》曾刊登过”上海嘉泰当代名家书画精品拍卖落槌”一文。文中写道:“这次拍卖公司推出了当代七十余位知名书画家的作品,每幅作品均从380元起价。其中上海画院院长程十发的《少女牧羊》以1.2万元成交;山东美协副主席孔维克的《孔子周游列国图》长二巨幅以1万元成交……”笔者认为,近几年来,这次拍出的书画价格比较合理,因此成交率高达90%,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对照当代著名书画家的书画作品拍卖价格,我们可以看看目前书画市场上部分书画家的作品价位,从中可以悟出一些道理。

   笔者的观点是:1)中国书画家的根在中国,创作动力在中国,买方也在中国。拥有13亿人口,文化灿烂的中国,是每一位中国书画家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2)书画作品的价位必须两极分化。中国有县,市级以上美协、书协会员几十万人,他们的作品应该是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的主力军。当然,对于著名书画家的力作.应该是年年升值。

尽管在书画作品的价格上,会长时期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争论。吃一堑,长一智,人人会从选购书画作品中悟出一些道理,使书画作品的价格逐步合理化,逐步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

  四、改革书画界机构目前的现状,有利于中国书画市场

   进入有秩序的、公正的竞争

   既然中国书画作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就必然带来市场的竞争。而有秩序的、公正的竞争,必定会使部分书画作品、大量的应酬作品退出市场。

   但有一点,笔者至今仍无法理解。中国书画作品的价位,是看作品的好坏,还是看此作品者的名头。笔者问过众多书画家,他们的一致回答是:看作品的好坏。而在现实问题上,作品的好坏是次要的,而书画家的名头才是主要的。由于目前存在着书画界的机构现状,就必然产生书画家在价位上的不合理竞争。

   改革开放以来,各省相继成立了各类书画院。应该说,书画院在那个时期,对于推动各地书画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办的省一级书画院是否需要成立,已经在书画界引起争论。

   笔者不了解国办书画院的实际情况,但有一种现象已明显暴露出来,即”穷庙富和尚”。国家拨款,书画家在外面挣钱,钱归自己,工资照领。而且“书画院专业画家”、“省级以上书协、美协领导”等等名头,使他们的价位也上去了。

   杭州江南书画院是一个民间书画家自愿结社的群众书画艺术团体。十几年来,他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个体”职业画家,除了卖画自谋出路外,每年举办一次书画院全体书画家的作品展。展览中那一幅幅反映时代风貌、贴近生活,艺术上创新的作品,深深地感动着前来参观的群众。他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送书画作品上山下乡、拥军优民、救灾义卖……百尺长卷《义乌新貌》就是江南书画院宋柏松。来汶阳、张玉馨三位书画家的精心之作。

因此,笔者的观点:1)省级以上的书画院必须进行改革。应精减人员,把拨给书画院的资金真正投入到各省书画艺术的硬件设施上去。2)在全国各地,涌现更多像杭州江南书画院那样的受老百姓欢迎的民间书画艺术团体。

   应该说,当今中国书画坛还是五彩缤纷,充满勃勃生机的。绝大多数书画艺术家们也都以其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人民群众之中,创作了一批批反映时代巨变的好作品。相信中国的书画作品一定能在神州大地发展、繁荣,真正进入千千万万百姓家。

以上看法比较片面.但这些人与事都是笔者在经营书画生意的十几年中所遇到的。个人观点,粗浅之见,诚望各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返回】 【顶部】 【关闭
首页 | 迎艺轩简介 | 书画展销 | 书画定制 | 书画装裱 | 画框制作 | 文房四宝 | 书画漫谈 | 艺术资讯 | 迎艺轩动态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上海迎艺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浦东三林大道站路94弄107号(中环浦三路口)
 电话:021-51097976、13585650469(微信) 电子邮箱: xwy1026@163.com  QQ:280765691
合作网站:上海裱画配框中心 迎艺文化  沪ICP备12008465号